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11月30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座談會時指出,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減弱、疫苗接種的普及、防控經驗的積累,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新形勢新任務。防控政策要持續優化,不斷完善診斷、檢測、收治、隔離等措施。
記者注意到,連日來,已有北京、廣州、重慶、深圳、東莞、鄭州、沈陽、太原等多個城市調整密接者隔離、密接者判定、核酸檢測等政策。
符合條件的密接者可居家隔離,哪些人“符合條件”?
在11月30日的廣州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張屹介紹,各區正在進一步優化防控措施。其中包括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隔離。
此外,深圳、重慶、東莞也分別通過新聞發布會、通告的形式通報,密切接觸者原則上落實集中隔離觀察,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隔離。
哪些人符合“居家隔離條件”呢?
記者查詢到,《密切接觸者判定與管理指南》(第九版)提出,特殊人群可采取7天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包括14歲及以下兒童;半自理、無自理能力以及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的密切接觸者。
在11月30日的重慶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提出,對一些特殊的人群,比如有嚴重的基礎性疾病,一些老年人、孕產婦或者還在哺乳期的婦女,家里邊又具備條件,是可以居家進行隔離的。
居家隔離時家里需要具備怎樣的條件?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日前下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指南》提出:居家隔離醫學觀察者最好單獨居??;如果條件不允許,選擇一套房屋里通風較好的房間作為隔離室,保持相對獨立。
在相對獨立的隔離室外放置桌凳,作為非接觸式傳遞物品的交接處。
房間使用空調系統通風時,應選擇分體空調,如使用集中空調,保證空調運行正常,加大新風量,全空氣系統關閉回風。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
房間內應當配備體溫計、紙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劑等個人防護用品和消毒產品及帶蓋的垃圾桶。
此外,共同居住者或陪護人員應一并遵守居家隔離醫學觀察管理要求。
部分地方明確“時空伴隨不作為密接標準”
連日來,重慶、廣州、深圳、東莞等地通報,不得隨意擴大密切接觸者甄別范圍,不以時空伴隨作為判定密切接觸者的標準。
何謂“時空伴隨”?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今年3月25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時空伴隨一般是指14天內與新冠確診患者在同一個時間和空間網格內,共同停留過一段時間的人。比如感染者14天內到過某地,而某人在這14天的軌跡與他有過交集,就可能被認定為時空伴隨者。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在解讀二十條優化措施時指出,時空伴隨人員是涉疫場所的暴露人員。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對于這類人員要求在流調以后進行“三天兩檢”,及時排查。
在11月29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表示,對風險人員的判定要以現場流調為依據,不得通過時空伴隨擴大范圍,造成大面積的“誤傷”。
多地優化核酸檢測,減少對群眾生活影響
除了對密接者的判定、管理政策出現調整,連日來,北京、廣州、重慶、鄭州、沈陽、太原等多地還明確,除高風險區外,無社會面活動人員可不做核酸。
11月30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表示,在科學評估效果的基礎上,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決定進一步優化核酸檢測服務:11月30日起,全市長期居家老人、居家辦公和學習人員、嬰幼兒等無社會面活動的人員,如果無外出需求,可以不參加社區核酸篩查。
據《人民日報》12月1日消息,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就規范核酸檢測作出提示,采樣的組織管理和規范操作非常重要,既要保證采樣的質量,同時又要避免交叉感染的風險。
采樣點要設立清晰的標識,規劃好進出的路線,保證單向流動。個人在進行核酸檢測采樣過程中要規范戴好口罩,不聚集。在采樣的時候,被采樣人員不應觸碰采樣臺上的任何物品,采樣后還要盡快戴好口罩,迅速離開采樣現場。
新京報見習記者 行海洋
編輯 白爽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