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1日,2022中國北斗應用大會在河南鄭州舉行。圖為應用北斗系統的遙感測繪無人機。圖/IC photo

區域競爭的背后是產業的競爭,提高區域產業競爭力已經成為各地經濟發展的關鍵。當前,新一輪全球產業鏈重構和區域專業化分工日趨明顯,新興產業格外引人關注。

據河南省發展改革委9月20日消息,近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印發《河南省衛星產業發展規劃》,該規劃除了提出到2025年河南衛星產業規模達到200億元外,也明確指出要推動鄭州和鶴壁市建設全鏈條衛星產業集群,鼓勵各地差異化發展衛星應用產業,形成“2+N”衛星產業發展格局。

去年,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指出:實施換道領跑戰略,在傳統產業上高位嫁接,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

作為以傳統資源型產業為主的大省,河南這次能否借助衛星產業實現“換道”超車?

瞄準衛星產業

衛星產業是太空經濟核心組成部分。隨著各國圍繞太空資源激烈競爭,衛星產業的戰略價值日漸凸顯。

美國衛星產業協會(SIA)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航天產業收入規模為3864億美元,同比增長4.1%,衛星產業在航天產業中的占比超過70%。

公開資料顯示,從產業鏈劃分來看,衛星通信可以劃分為上游衛星制造、火箭制造、衛星發射服務,中游衛星運營、地面設備制造,下游行業應用。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的《2022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1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4690億元,較2020年增長16.29%。

從國內來看,衛星產業戰略價值不斷凸顯。2020年,衛星互聯網正式納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家規劃,衛星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起步階段。

以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例,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中支持北斗的已達3.24億部,占國內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94.5%。

前不久,華為手機相關機型作為消費型終端率先支持衛星通信功能,由此,我國衛星通信滲透率有望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河南在此時提出建設全鏈條衛星產業集群無疑也是看中衛星制造帶來的巨大產業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8月10日,首顆以“河南”命名的衛星“河南一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這也給河南的“衛星熱”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實際上,這不是河南第一次瞄準衛星產業。

2014年,在鄭州舉行的中西部九?。▍^)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上,河南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局與有關部門簽署了“深化北斗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在河南建設北斗產業基地。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導航學院教授楊力就曾表示,自主衛星導航技術在河南的發展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尤其是中原經濟區、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糧食生產核心區的建設,為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提供了很大發展空間”。

2016年,河南針對北斗衛星產業出臺了《河南省北斗導航產業三年(2016—2018年)發展行動計劃》。按照該計劃,河南發展衛星產業重點打造河南北斗產業園、鄭州航空港區北斗智能終端產業園、信陽北斗衛星產業園三個產業園。

經過多年的發展,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衛星產業規模達到100億元,擁有衛星重點企業40余家。

2020年8月20日,河南省鄭州市。鄭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SMT車間與時頻實驗室。北斗授時技術得到大規模應用的背后,也有這家高科技公司的一份功勞。圖/IC photo

鄭州和鶴壁為何唱“主角”?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河南大手筆擘畫衛星產業發展藍圖的同時,也提出了要在全省形成“2+N”衛星產業發展格局,其中“2”指的便是鄭州和鶴壁要在衛星產業中唱“主角”。

有分析認為,鄭州的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人才優勢、市場優勢不必多說;而鶴壁能脫穎而出,主要得益于當地良好的數字基礎和一些航天產業龍頭企業帶動。

相關專家曾指出,我國國家衛星測運控和衛星數傳業務主體由新疆喀什、黑龍江佳木斯、海南三亞組成的“大三角”體系實現,而鄭州處在“大三角”體系的中心,占據地利。

新京智庫注意到,為期三天的中國北斗應用大會暨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第十一屆展覽會本月在鄭州召開。這是繼2019年和2021年之后,該項會議第三次在鄭州舉辦。

除了區位優勢,作為河南省省會,鄭州在數據終端、智能裝備制造、北斗應用系統集成、北斗位置服務等衛星制造和應用領域集聚眾多優勢資源。

拿鄭州高新區來說,作為全國唯一“北斗應用示范區”,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鄭州高新區北斗應用領域相關企業達到760家,占轄區企業總數的1.7%,形成北斗應用產業產值超百億元。

不僅如此,鄭州還擁有鄭州航空港區北斗產業園、河南省地理信息導航產業園等產業載體,以及河南省北斗導航與位置服務中心。以相關龍頭企業為引領,開展北斗技術相關的高精度產品及移動終端的研發和生產。

跟鄭州占據省內龍頭地位不同,鶴壁無論是經濟體量還是區位優勢都無法跟鄭州相提并論。

2021年,鶴壁市經濟總量僅為1064.64億元,不僅在河南省內排名倒數第二,甚至還不足鄭州的十分之一。

不過,鶴壁近年來在產業發展方面卻是頗具特點。尤其是在衛星產業培育方面,打造出了智慧應急監測、空天技術融合等星鏈網應用場景。

其中,鶴壁通過吸引國內遙感和北斗導航衛星應用頭部企業航天宏圖等企業入駐,帶動衛星產業鏈、生態鏈和價值鏈迅猛發展。

據報道,鶴壁目前擁有航天宏圖、中科星云等衛星互聯網龍頭企業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20余家,基本形成了“研發—轉化—制造—運營—應用”衛星互聯網產業生態體系。

另外,鶴壁還是中國最大的汽車線束生產基地,是汽車電子電器、新能源、汽車智能產品主要供應基地,這也從側面反映了鶴壁這座小城在核心材料生產方面的實力。

“換道超車”的邏輯

作為農業大省,長久以來,河南產業集群主要集中在食品、裝備制造、化工和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領域。

2021年,河南傳統支柱產業、高耗能工業分別占規模以上工業48.4%和38.3%,二者所占比重均較上一年出現小幅上漲。相比之下,作為衡量制造業成色的高技術制造業占規上工業比重僅有12.0%。

有學者就曾一針見血指出,在新發展格局下,河南培育新經濟動能、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新產業和企業迫在眉睫。

因此也建議,河南要在傳統產業高位嫁接、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進而實現在新發展格局中穩位進階。

河南也意識到自身產業轉型面臨的這些挑戰。去年12月,在河南舉行的“實施換道領跑戰略”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河南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等7大新興產業,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芯屏網端器”生態、高端裝備問鼎“大國重器”、新型材料筑基高端前沿等產業全鏈條提升。

正是基于這些,河南加快發展衛星產業,既能服務國家戰略需要,也能充分帶動電子信息、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發展,有效賦能重點領域數字化轉型。

另一方面,空天信息產業也是一個萬億元級的大賽道。根據相關預測,僅在衛星導航領域,到2027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市場規模將達1.7萬億元左右。

值得關注的是,2020年,衛星互聯網正式被納入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戰略,衛星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不僅是支撐信息時代社會運轉的關鍵產業,也是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這也意味著在新基建大潮下,產業迭代、再造將會釋放我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力。

在自身產業亟須“提質”情況下,河南搶跑衛星產業正在瞅準“換道超車”機會,推動自身產業水平與產業結構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

文 / 新京智庫研究員 查志遠
編輯 / 柯銳
校對 / 吳興發